科普信息
 
首页 >> 科普工作 > 科普信息  
问天寻地悟空|立竿测影追日去·秋分篇
发布时间:2025-09-24 来源: 分类:

秋分共鉴太阳历,古今对话探天光。9月23日,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江阴市科学技术协会、文富社区关工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松吹科普”团队联合打造的青少年科普项目“问天寻地悟空”,迎来了“问天”系列第三篇章——立杆测影追日去·秋分篇。15位来自城西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再次齐聚,在主讲人邓霁轩老师的引领下,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追日”之旅。

课程从秋分切入,邓老师以提问互动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回顾了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与“周年视运动”,并巧妙点出秋分后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孩子们踊跃应答,展现出对前两节课内容的扎实掌握。邓老师由此引出课程主题:“古人如何通过器物解读太阳?”并鼓励大家从文物中寻找答案。


              

随后开展的“文物找共同点”游戏将课堂推向高潮。屏幕上依次展示陶寺古观象台、英国巨石阵、特伦霍姆太阳战车、内布拉星象盘与凌家滩玉版等与太阳相关的文物图像。孩子们仔细观察、积极举手,从“纹饰相似”“功能一致”“象征太阳崇拜”等角度提出见解。

在总结环节,邓老师以凌家滩玉版为重点,阐释了古人如何通过玉器上的天文符号构建“太阳历”,并联系圭表、日晷等仪器,说明古人“画太阳、敬太阳、用太阳”的智慧。孩子们听得入神,不时发出惊叹:“原来一块玉版也能是一本日历!”“古人没有钟表,却能用太阳把时间算得这么准!”

讲解结束后,孩子们迎来了手工实践环节。大家动手打磨玉牌,并在玉牌上雕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图案。每个孩子都展现出无穷的想象力,雕刻出的太阳造型各异、独具创意。雕刻完成后,大家用金色勾线笔仔细勾勒线条,最终,一枚枚闪耀着金色光芒的太阳玉牌在孩子们手中诞生,既是对课堂知识的实践,也是对太阳文化的致敬。

此次课程不仅延续了项目“科学为体、文化为魂”的核心理念,更以文物为舟、以古今对话为桨,在孩子们心中划出探索宇宙的涟漪。从春分观测日影、夏至深究太阳轨迹,到秋分解码文物中的天文密码,项目始终以“问天”之志串联起时空的经纬,让青少年在实践与思考中走近科学、感悟文明。

未来,文富社区将继续携手高校与市科协,围绕“问天”“寻地”“悟空”三大主线,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让科学的种子在古今智慧的滋养下茁壮成长,照亮未来的探索之路。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江阴市科协版权所有 江阴市科协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ICP备05002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