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普教育则是点燃创新火种、培育科学精神的重要力量。4月23日上午,世界科普领域最高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科普奖”获奖者,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长李象益教授在江阴科技馆作专题报告。复旦大学无锡研究院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李志勇、江阴市青少年科技教育联盟秘书长朱晓洪,全市各中小学科技教师及市级学会代表等70人参加活动。江阴市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任陈芳主持活动。

李象益教授简介
曾担任国际博物馆协会执委、中国科技馆馆长、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等职。196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航空喷气发动机研究工作22年。曾获国防工办重大技术改进成果协作一等奖及航空工业部科技成果二、三等奖等。他是我国多项科普事业的开拓者,对我国科普事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教授以“开创科普深度教育的新赛道”为题,围绕新时代科普教育的使命与任务、迎接思维变革的新时代把科普教育提高到新高度、AI技术赋能科普教育创新、加强精神价值观教育四个方面展开,为在场听众打开了科普教育的全新视野。
李教授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既有高屋建瓴的学术观点,又有丰富生动的实践案例,还穿插了互动环节,与听众进行深入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大家积极提问,李教授也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碰撞出了许多思维的火花。
报告结束后,不少听众仍沉浸在知识的余韵中。一位科技教育工作者表示:“这场报告为我们的科普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我要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堂中,让更多学生受益。”
最后,李教授来到江阴科技馆参观。在馆内,他饶有兴致地体验了各类科普展品,与科技馆工作人员深入交流,针对场馆科普教育、展陈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

科学的深度,决定文明的高度。此次科学讲堂不仅让大家领略到了科普教育领域顶尖专家的风采,更为我们打开了科普深度教育的全新视野,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普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科普深度教育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与更坚定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