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文富社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松吹科普团队联合发起的“问天寻地悟空”公益科普项目,迎来了“问天”系列第二期课程——“春来星先知:春季星空观测指南”。
本次课程通过沉浸式教学与实践活动,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热情,培养其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项目自启动以来,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前沿科研成果,联合江阴科协、文富社区关工委、妇联“智慧妈妈”等多方力量,持续为辖区儿童搭建优质科普平台,助力其成长为兼具理性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新时代少年。

以星为引:科学探索与人文关怀的交织
本次活动延续了“问天寻地悟空”项目的核心理念——将科学知识的严谨性与实践活动的趣味性深度融合。课程主讲人刘博和何丽媛老师,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与生动的授课风格,带领孩子们步入春季星空的奇幻世界。从北斗七星的方位辨识,到大熊座、室女座、牧夫座及狮子座的文化溯源,刘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将天文学史、星座神话与观测技巧娓娓道来。
针对春季星空的显著特征,刘博老师重点解析了“春季大三角”的构成:由大角星、角宿一与五帝座一构成壮丽图案。课上,朗朗上口的口诀帮助孩子们掌握观测要领:
春夜北斗挂天空,勺口指向北极星。勺柄弯曲向大角,还有室女角宿一。
牧夫猎犬追大熊,狮子头顶轩辕星。五帝座一三角形,东边天空放光明。
短短数句,既蕴含了星座方位与季节关联的科学逻辑,亦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星象的浪漫想象,充分体现了该项目“科学为体、文化为魂”的设计思路。
寓教于行:实践赋能科学认知
为深化孩子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课程特别设置了“春季星空主题手工实践”环节。在科普团队负责人何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通过折纸、彩绘、立体拼贴等方式,亲手制作北斗七星、狮子座等星座模型。通过将抽象星图转化为具象作品,孩子们不仅巩固了星座结构记忆,更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天文学“观测—记录—验证”的研究方法,悄然完成从“知识接受者”到“主动探索者”的角色转变。
以科普之名,筑梦星河
作为“问天寻地悟空”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此次课程不仅是一场天文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双重启蒙。未来,文富社区将持续整合高校、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围绕“问天”“寻地”“悟空”三大系列,开展地质勘探、航天科技、人工智能等系列科普活动,为青少年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让科学的种子在星辉之下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未来的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