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20日,经过为期5天精彩纷呈的科技探索与学习,2024江阴市中学生科学夏令营落下帷幕。本届夏令营由江阴市科协、江阴市教育局主办,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省高文蓓网络名师工作室承办,江阴天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来自江阴各校的80位科学爱好者们在这里共同学习、实践、创新,度过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收获的夏天。
《智能编程》课程
智能编程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游戏闯关的形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在闯关的过程中逐步学习算法、Python编程语言相关技巧和方法。课程中的项目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解决了多个编程挑战,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程序编写技能,更激发了他们对科技未来的无限憧憬。
《发明智造》课程
本课程以实际获奖案例为切入口,带领营员们开启创客之旅,通过理论讲解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方案构思-图样设计-模型制作-交流分享为主线,借助开源硬件、3D打印、激光切割等工具,实现创意,人人都可以成为小小发明家。
《创意建模》课程
创意建模课是一门集创意、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三维空间内创建数字模型的能力。营员们通过学习使用三维建模软件,从基础界面操作、几何体建模、多边形编辑技巧、材质贴图应用等核心技能,从零开始构建复杂的三维场景及物体。通过实践项目,逐步掌握如何根据设计需求构思模型结构,利用软件工具精细雕刻模型细节,并赋予其逼真的材质与光影效果。此外,课程还强调创意表达与审美培养,鼓励学生将个人风格融入作品中,提升三维作品的艺术性与感染力。
《工程挑战》课程
工程结构是研究受力和传力规律及如何进行结构优化的学科,工程结构设计既要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又要做到用料省、重量轻。本课程通过“里拉斜塔”和“木桥承重”两个小实验,研究工程结构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等规律,运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新的观点,分析不同形式和不同材料的工程结构,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工程思维,提升动手能力及综合素养。
《超级工匠》课程
本课程通过“电扇”和“台灯”两个小项目为主题,经过畅想---概念建构---设计绘制---加工组装---任务挑战的设计思维模式,运用现代化劳动技能操作小型加工设备,结合机械原理和智能技术,设计并制作出了极具创新的产品。看到营员们一一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创意,相信他们未来都能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素养的优秀匠人。
夏令营精心安排了4场讲座,有南菁优秀校友,有致力于科技创新的一线教师,也有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精彩的讲座如同一场场盛宴,让营员们畅游在科学的海洋里,既有知识和经验的传授,更有榜样和激励的力量。
01祖心言——《人工智能前沿进展综述》

南菁高中校友、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 祖心言
02凌一洲——《科学视界》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江苏省大美育研究所副所长 凌一洲
03家校互动讲座
家校互动讲座,提高家长的认识,引导家长不仅关注孩子的发明和创新,更关注孩子综合和可持续性能力的提升。

高文蓓 《信息科技课程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与实践》

二级教授张金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家庭教育》
灵活运用微距摄影、热成像摄影、高速摄影等多种技术,拍摄肆意绽放的沉淀、蔓蔓生长的金属、古法印相的蓝图等多个主题的科学实验摄影作品,不仅具有艺术创意和审美价值,还生动直观地反映了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的知识。营员们惊叹,原来艺术和科学的融合可以如此之美。
7月18日下午,营员们走进科技企业,近距离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
首先,营员们来到了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封测博物馆,馆内丰富的展品和详尽的解说,让大家仿佛穿越了时空,见证了这一行业的飞速发展。从最初的简单封装到如今的高精度测试,每一步都凝聚着科技的智慧和人类的汗水。
随后,我们来到了兴澄特钢科技展览厅,听着工作人员的专业讲解,营员们对钢铁企业发展的不易和发展之快速感慨万分,对“特钢是科技炼成的”,科技与生活交融有了深切体会。
7月20日下午3点,结营仪式在南菁高中学政厅A厅举行。高文蓓老师回顾总结了夏令营的历程,营员们做了优秀成果汇报。
他们用求知若渴、试错探究、坚持创新的态度,一次次挑战自我。短短五天,成果斐然,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期。
本届夏令营评选出4位最佳营员、12位优秀营员以及8位创意之星,夏令营的导师团队对他们的优秀表现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为获奖营员们颁发证书及奖品。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未来科技梦想的鼓励与期待。

最佳营员(刘咏哲、朱壹诚、汤铱程、殷宇轩)

优秀营员(承铭熙、孙尧、肖亦轩、许心悦、王诗渊、胡逸非、赵子轩、嵇茜茜、姜政灏、陈瑾萱、任洲仪、刘孙越)

创意之星(沈晨昊、张亦弛、曹睿哲、周烨灵、赵泽宇、王子杰、葛庭希、吴彤)
科学夏令营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全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更为推动科技创新、培养未来科技人才贡献了一份力量,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希望青少年敢于发现、勇于挑战,为放飞理想插上科技翅膀,为成才扬起创新精神风帆,以今天的成绩为起点,在探索中感悟科学精神,在实践中创新创造,让科学的灯塔照亮成长前行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