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熟时,雨意绵长。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日子,也是古人“立竿测影”观测天文的关键节点。近日,文富社区联合江阴市科协、城西中心小学共同开展“立竿见影追日去,匠心播种育梦来”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亦是文富社区联合市科协及中科大“松吹科普”团队精心打造的“问天寻地悟空”项目之“问天”系列第二课——“立杆测影追日去夏至篇”的生动实践,在党建引领下,融入节气文化、科学探究与匠心传承。
匠心启幕
节气微班,文脉传承润心田
一场紧扣“夏至·匠心”主题的微班会率先登场。
诗词里的匠心:师生们通过吟诵古韵悠扬的诗词,探寻夏至节气的起源、独特气候特征与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在抑扬顿挫间感受古人顺应天时的智慧。
文物里的匠心:活动创新呈现“博物馆寻访”成果。通过讲解日晷等古老科学仪器、凝结智慧的农具以及蕴含夏至物候元素的文物故事与纹样,生动诠释了从芒种到夏至“顺时而为”的劳作匠心与“应时造物”的科学匠心。
指尖上的匠心:参与者们亲自动手,体验夏至节气特色纹样拓片DIY。一拓一印间,传统技艺的魅力流淌于指尖,古老智慧在沉浸式创作中悄然浸润心田。
联盟聚力
基地揭牌,共育未来新平台

活动迎来重要时刻——“博悟校外实践基地”揭牌仪式。这一基地的建立,标志着文富社区与城西中心小学党建联盟合作迈向更深层次。它将成为一个长期、稳定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亲近土地、观察农事、体验“博悟”课程的宝贵机会,是深化课外实践教育、促进校社融合共育的创新之举。
科学领航
聘任专家,情景演绎探奥秘

科学精神的培育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仪式上,城西中心小学聘请何丽媛博士担任“科学副校长”,校领导现场颁发聘书。何博士的加入,为学校科技教育注入了更强大的专业力量。
活动巧妙运用微情景剧形式,生动演绎了“立竿测影”夏至节气课程。短剧趣味盎然地介绍了测量原理与方法,成功点燃了师生们对即将在正午时分进行的“夏至圭表测日影”实践活动的无限期待。
立竿见影
躬行实践,探秘日影悟真知
作为“问天”系列课程的核心环节与本次活动的压轴高潮,正午时分,课堂以“如何借日影辨东西”“房屋宜居朝向”等实际问题切入,唤醒学生对基础天文知识的记忆。随着三球仪缓缓转动,抽象的天球模型、赤道面与黄道面变得触手可及。讲师以动态演示揭开黄赤交角的神秘面纱,阐释其与四季更迭的深刻关联。

当镜头聚焦夏至,孩子们通过软件模拟直观观察到:北回归线上的骄阳近乎直射,正午圭表投影缩至最短,江阴的白昼在此刻延展至全年顶峰——严谨的数据与生动的演示,让“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的古语焕发科学光芒。
实践环节中孩子们巧手制作圭表,精细调试圭尺刻度,优化春分观测时发现的模型缺陷。当亲手测量的数据印证了“夏至影最短”的千年规律,惊叹声此起彼伏。课堂更以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等古诗为引,让“鹿角解,蝉始鸣”的物候智慧与天文观测交相辉映,在少年心中播下文理交融的种子。
匠心筑梦,合力育才

本次活动以党建为红色引擎,成功串联起社区、学校、科协、关工委等多方力量;以传统节气为文化纽带,深度挖掘了夏至的科学内涵与人文精神;以“匠心”为灵魂,贯穿于诗词赏析、文物探究、手工体验、科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最终落脚于“育梦”——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科学、敬畏自然、传承文化、勇于探索的梦想之种。文富社区的“问天寻地悟空”项目将继续以科学为舟,以文化为帆,载着求索的童心驶向更辽阔的星辰瀚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