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
 
首页 >> 科普工作 > 科普信息  
强国复兴有我|“问天寻地悟空”科普惠民进社区
发布时间:2025-06-18 来源: 分类:

2025年6月15日,市科协、澄江街道文富社区、中科大“松吹科普”团队共同孕育的“问天寻地悟空”科普项目火热进行中,作为“悟空”系列聚焦AI前沿的开篇,“悟空”系列第一课以“抓住DNA——生命的奥秘”为主题,为30位青少年带来一场严谨而深刻的分子生物学启蒙之旅。

课程设计缜密系统:从自然界遗传现象观察,到DNA被确证为主要遗传物质的历史性突破;从沃森、克里克与富兰克林揭示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壮举,到DNA分子的动态构象解析;从模型观察到特征剖析,再到基因工程等前沿应用。当讲解到“DNA就像生命的密码本”时,五年级的王同学脱口而出:“原来我们身体里藏着这么多秘密字母!”孩子们通过模型观察到平行双链与精确的碱基互补配对结构时,现场响起一片惊叹。

课程高潮出现在动手实践环节。在志愿者指导下,孩子们开始制作DNA双螺旋模型。李同学小心翼翼地用扭棒连接“碱基对”:“我要让A和T拉手,G和C拉手,就像老师说的配对规则!”张同学则专注调整双螺旋条带:“两边的条带要平行安装,像楼梯一样。”当一个个螺旋结构在孩子们手中诞生时,教室里洋溢着创造者的喜悦。

“这个螺旋结构会跳舞!”在观察DNA不同构象的动态演示时,一个孩子兴奋地喊道。科普团队负责人何博士表示:“孩子们对抽象概念的具象化理解远超预期,特别是对‘遗传信息编码’与计算机编码的类比表现出强烈共鸣。”

“悟空”系列冠名以探索未知的勇气,首课选择DNA双螺旋结构这一生命科学基石,其深意不言而喻。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不仅解开了遗传信息存储与传递的核心密码,为分子生物学革命奠定基础,其揭示的“编码-复制-表达”逻辑,更是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理论发展的重要灵感源泉,为理解复杂信息处理奠定了生物学基础。课程中扎实的DNA基础知识,正是理解现代AI如何应用于解读基因大数据、挖掘生命规律并驱动生物技术创新的关键前提。

“问天寻地悟空”科普项目生动实践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顶尖科研力量主动下沉社区,将DNA双螺旋这般曾高悬于学术殿堂的伟大发现,化作居民可感可参与的科普实践,在孩子们亲手扭动模型构建碱基对的瞬间,科学的种子悄然播撒。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科学精神与探索火种在基层土壤里的深植。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江阴市科协版权所有 江阴市科协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ICP备05002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