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
 
首页 >> 科普工作 > 科普信息  
粽情端午・科普传承丨这场节日活动太涨知识了!
发布时间:2025-06-01 来源: 分类:

端午临仲夏,时清日复长。5月31日下午,江阴市科协携手文定社区在书香文定举办 “粽情端午・科普传承” 主题活动。15组亲子家庭相聚一堂,在知识讲解、手工实践与互动游戏中,感受传统节日魅力,学习科学知识,共度了一段寓教于乐的美好时光。

粽情端午

活动伊始,7—12 岁的孩子们有序签到,佩戴上专属姓名贴后,被随机分成了4—5人一组。现场工作人员为每组发放了活动手册,手册中不仅详细介绍了端午节习俗,还附上了手工制作步骤图,为后续活动开展做好准备。

在端午节常识课堂上,趣味动画短片率先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短片生动讲述了端午节的起源,从屈原投江的感人故事,到龙舟竞渡的由来,让孩子们对节日的历史有了清晰认知。随后,关于挂艾草、佩香囊、吃粽子等传统习俗的讲解,更是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互动问答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踊跃举手,积极回答问题,答对者获得的 “端午小达人” 贴纸奖励,让他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传承科普

雄黄画 “王” 仪式是本次活动的一大特色。考虑到安全性,活动采用可水洗颜料替代传统雄黄酒,并准备了小号毛笔、湿巾等工具。老师先向孩子们讲解了雄黄画额驱邪避毒的寓意,随后进行示范,在儿童额头轻点 “王” 字。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互相协作,小心翼翼地用颜料在同伴额头绘制图案,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传统习俗在孩子们的互动中焕发新生。

手工实践环节将科普与传统完美融合。在编织区,孩子们专注地学习平结编织法,用彩色毛线在塑料网格板上穿梭,制作出一个个五彩纳福的蛋兜。当他们将煮熟的鸡蛋装入蛋兜,寓意 “平安” 的美好祝福也随之传递。

在香囊区,无纺布香囊袋、干艾草、薰衣草等材料整齐摆放,孩子们认真填充艾草,装饰香囊,在动手过程中,老师适时讲解艾草驱蚊的实用功效,让孩子们在制作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传统文化不是老古董,而是等待解码的科学密码本。此次 “粽情端午・科普传承” 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科学知识相结合,不仅让亲子家庭深入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更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未来,江阴市科协与文定社区将继续开展更多富有意义的科普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多精彩。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江阴市科协版权所有 江阴市科协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ICP备05002806号